top of page

足底筋膜炎(Plantar fasciitis)

足底筋膜炎(Plantar fasciitis)

前言
足底筋膜是一層綢狀的結締組織,其範圍自腳跟延伸至五根腳趾,除了支撐的功能外,也能在運動時吸收來自地面的反作用力,但這些任務須仰賴肌肉、肌腱、韌帶共同完成.當下述原因使肌肉、肌腱與韌帶不堪負荷,足底筋膜就必須承受多餘的衝擊力,甚至使足底筋膜纖維化,血液不易進入流通,久之就會出現腳底筋膜炎症狀.

成因
·運動過度-
   導致肌肉不堪負荷,使足底筋膜過度拉伸,甚至 
   造成微小撕裂傷.
· 足部過度承重
   如搬家工人等幹粗活者,長期擔負重物罹患率高
• 退化因素
   當年紀漸長,腳部肌肉、韌帶與肌腱逐漸退化,
   就會增加腳底筋膜的負荷,因此40歲後易發.
• 穿不合適的鞋子
   鞋子可為腳部提供支撐.但若長期穿不合腳或不
   適何的鞋子,如高跟鞋或穿平底鞋運動會增加足
   部負擔而產生.
• 長期站立或行走於不平坦路面
   如敎師、美髪業者,須長期站立,罹患機率較高
• 先天足部結構異常
   如扁平足、空凹足、腳掌內旋、長短腳等先天
   結構異常者,會增加足底筋膜的負擔,容易罹患.
· 體型過度肥胖
   致足部負擔加重.亦易增加罹患風險.
   
一般症狀
• 典型症狀是腳跟疼痛,因人體60%的重量落在
   腳跟
• 早上起床著地腳跟疼痛,走動後可稍緩解.
• 久站或行走過久後出現腳跟疼痛.
• 腳掌大拇趾向後扳時,腳跟產生疼痛.

預防
• 選擇合適的鞋子與鞋塾
• 減少長時間的站立或行走,如登山、長跑.
• 減少對足部高衝擊的運動.如排球、藍球.
• 避免運動過度,運動前須妥善熱身.
• 避免常提重物.
• 控制體重.
• 先天性結構異常者,可向復健醫師諮詢穿著矯正
   鞋.

治療 (西醫)
·藥物治療
   通常使用口服非類固醇抗發炎藥(NSAID) 或
   口服皮脂類固醇(Corticosteroid)
• 藥物注射
   傳統注射如皮脂類固醇,,改善患部的不適感.但 
   易致打針部位組織變得腕弱,鈣化,甚至足底筋 
   膜斷裂的後遺症.故Dr.尤稚凱主採增生療法-注
   射高密度的葡萄糖水或含生長因子的自體血小
   板.但此法對易出血者不宜.
 ·物理治療
   透過熱敷、電療、超短波等方式刺激神經末稍,
   使擴張血管,改善患部血液循環,達到消炎止痛
   效果.
• 骨震波治療
   利用體外震波刺激患部微血管再生,活化患部血
   流的治療方式,據悉要持續3個月才能見效.
• 手術治療
   以內視鏡足底筋膜切除術為主,醫生在患者腳步
   開一小傷口,切開筋膜使其放鬆
    (按:以上係綜合整理西醫諸家說法)
       
中醫治療
一般針灸師常在患部或鄰近穴位下針,或可取得某種程度的療效,但患者常感劇痛難耐.且進展緩不濟急.
本所觀點與治法:
足底筋膜只是筋膜系統的一環,足底筋膜並非獨立存在,它與小腿、大腿後的筋膜相連,往往是整條系統太疲累緊繃時,足底筋膜只是率先爆發的痛㸃,但未必是関鍵重點.如一個過長跑者,經由鬆弛大小腿的動作也可達到緩解足底筋膜痛的效果.筆者臨床上曾遇一位年近50略胖的女患者,在罹患足底筋膜炎的當下,進行肩部沾黏的手術,結果術後她的腳底筋膜炎引發的足跟痛也消除了.可見痛點未必是関鍵的根源.而事實上,足底筋膜炎的痛處固以足跟部居多,但出現在腳底中段及前段亦所在都有,甚者痛處由足底向上延伸.故臨床治療須斟酌因應的對策、著手施治的重點有別.筆者冀望在兼顧縮短程,療效顯現,並減輕患者治療過程疼痛的大前提下完成.
   

Featured Posts
Check back soon
Once posts are published, you’ll see them here.
Recent Posts
Archive
Search By Tags
No tags yet.
Follow Us
  • Facebook Basic Square
  • Twitter Basic Square
  • Google+ Basic Square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