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眩暈(Vertigo)

壹 西醫觀點:(參據眩暈症專家楊怡祥醫師之論述) 定義 眩暈是一種位置性幻覺,人體對空間之定向感或平衡感發生障礙,使人感到自身或外界環境發生晃動,伴有不快感之謂. 眩暈分四種 一 迴轉性眩暈 病人感到身體在一定的平面,朝一定方向回轉,可分為順時鐘方向 回轉及逆時鐘方向回轉,順時鐘回轉表示右側平衡系統病變,反時 鐘回轉表示病變在左側,如果回轉不屬於順反時鐘而是向前或後 方向旋轉,意味著病變在腦部,特別是小腦及腦幹. 二 誘發性眩暈 頭部位置改變而引起的眩暈,常發生在臥床平躺,轉動頭部,或起床 動作太快時,但並非每次轉頭就一定發生這種誘發性眩暈.常見於 頸椎長骨刺或內耳有結石沉積. 三 浮動性眩暈 病人常自述走路彷如踩在棉花堆上,或騰雲駕霧般,多發生於小腦 血管病變患者;但兩側內耳同時被侵犯,如結核病患注射過多鏈黴 素,使內耳中毒,也會引起浮動性眩暈. 四 動搖性眩暈 像地震一樣晃動的感覺,病人會常問人:是不是剛才有地震? 動 搖性眩暈多見於小腦,腦幹血管病變,或小腦蚓部腫瘤,有時 梅毒菌侵入內耳,也會造成動搖性眩暈. 病因 1 動暈症 其誘發因素,可分為外因與內因兩種 外因如: A 交通器過度搖動,刺激內耳半規管及耳石器. B 視性刺激: 如看窗外快速移動的景物,甲板下波濤洶湧的 海浪等. C 交通器充滿汽油味,引擎噪音,及嘔吐物. 內因如: 睡眠不足,胃腸障礙,宿醉,空腹,飽食,飲酒,神經衰弱,不安等. 2 有些葯物可能引起頭暈 常見引起頭暈的藥物是:注射鏈黴素,康納黴素等,特別是用來治療肺 結核,慢性支氣管炎,泌尿系統感染的黴素,及作為抗癌藥物的烷化劑 目前已知奎寧,水楊酸,降血壓藥,鎮靜劑,安眠藥,麻醉藥,利尿劑,避孕 藥,荷爾蒙,抗憂鬱藥鈣片,砷類藥物,二硫化碳,四氯化碳,及一氧化碳 鉛,苯,汞,酒精,尼古丁,溴酸鉀中毒等,均可能誘發眩暈頭暈. 3 感冒: 使平衡系統出現破綻,如病毒順著耳咽管到中耳,再進犯內耳 時,就會引起前庭神經炎,導致嚴重眩暈. 4 拔牙 有些患者因拔牙時過度緊張與壓力,造成供應內耳的血管發生痙孿, 使內耳突然缺氧所致. 5 高血壓/低血壓 高血壓患者小腦梗塞或出血,導致眩暈;或低血壓患者,急速站起時, 也議會出現舜間眩暈感. 6 貧血 少數患者當血紅素濃度降至9gm%以下時,會出現眩暈症狀. 7 憂鬱症 自律神經失調表現在精神方面,典型的精神官能症,如憂鬱與焦慮,壓 抑情緒,致身體上出現多樣化症狀如頭暈,頭痛,失眠,腹部不適等症. 8 其他疾病也會誘發頭暈 常見的是:腦缺氧,動脈硬化,高血壓性心臟血管疾病,冠狀動脈硬化 或栓塞,主動脈狹窄及閉鎖不全,姿勢性低血壓,頸動脈竇症候群,腦 膜炎,梅毒,癲癇,內分泌異常,甲狀腺功能低下,糖尿病,多發性神經炎, 眼肌麻痺,眼鏡度數不對,白內障,青光眼,更年期障礙,荷爾蒙失調,經 血過多,尿毒症,哮喘,鼻竇炎,咬合關節炎,剛麻醉過後. 檢查 1 檢查紅白血球: 目的是排除貧血或白血病. 2 化驗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: 為測知有無動脈硬化. 3 檢查肝腎功能: 因眩暈症往往需長期服藥,怕影響肝腎功能. 4 照X光: 檢查有無中耳炎,內耳道是否長瘤,頸椎是否長骨刺. 5 CT(電腦斷層掃描)或MRI(核磁共振): 為探測腦內是否長瘤,出血, 或梗塞. 治療藥物分三大類 1 血管循環促進劑及鈣離子阻斷劑 A 血管循環促進劑 幫助血管擴張,但服後易有思睡,疲勞,口乾,心悸,胃腸不適,便祕,排 尿困難等副作用. B 鈣離子阻斷劑 屬長效型.近年流行使用,每日只需在睡前服用一次, 副作用是思睡 心悸,便祕,體重增加, 傷肝(故肝炎患者不宜服用) 2 神經機能賦活劑 即維生素B1及B2, 副作用有便秘,潮紅,胃部不適,下痢,體重增加等 3 鎮靜劑或止暈藥 用以抑制腦幹之前庭神經核.副作用是思睡,全身無力. 貳 中醫觀點 早在二千多年前,[黃帝內經]即記載: "厥陰之胜,耳鳴,頭眩,憒憒欲吐" "腦轉則引目系急,目系急則目眩以轉矣", 可見當時已知道眩暈病人會伴有耳鳴,噁心,及眼球震顫(目系急)的現象 眩暈一詞,首見於宋朝嚴用和,在他的[嚴氏劑方]中指出:"所謂眩暈者,眼花屋轉,起則眩倒是也...目眩暈轉,如在舟車之上,其內蟬鳴,或如風雨之聲" 概略而言, 眩是眼花,暈是頭暈.如做舟車中旋轉不已,以致不能站立,並可伴有噁心,嘔吐,出汗等症狀. 病因病機 一 肝陽上亢: 肝為風木之臟,主動,主生.如憂慮太過.或憂鬱.惱怒.每使 肝陰暗耗,肝陽上亢,風陽升動,上擾清空,因而發生眩暈;或腎水 素虧,水不滋木,木少滋榮,肝陽上亢,發為眩暈,皆屬下虛上盛之證 主證: 眩暈每因惱怒而增劇,急躁易怒,面紅耳赤,耳鳴,口苦,少寐多夢 舌苔黃,舌質紅,脈弦數,乃陰虛火旺所致. 二 氣血兩虛: 病後體虛,思慮過度,勞傷心脾,脾虛則生化之源不足,氣 血兩虛,氣血不能上盈於腦,因而引起眩暈. 主證: 眩暈而兼見面色恍白,四肢無力,心悸,少寐,唇甲不華,倦怠,懶 言,舌質淡,脈細,偌大病或失血之後,每多見此證,甚則眩暈,昏 倒,勞累即發. 三 痰濕內阻: 平素體內痰濕偏盛,飲食慯胃,勞倦傷脾,脾胃不足,健運 失司,以治水穀,不化精微,聚濕生痰,痰氣交阻則清陽不升,濁陰 不降,引起眩暈. 主證: 痰濕蒙蔽清陽,故眩暈頭重,痰濕停阻中焦,氣機不利,故胸燜,噁 心;脾陽不振,故少食多寐,舌苔白膩,脈象濡滑. 治療 1 肝陽上亢 治法: 取足厥陰 足少陰經為主, 補瀉兼施. 穴位: 風池 肝俞 腎俞 太溪 行間 2 氣血兩虛 治法: 任脈 足太陰 足陽明經為主, 針用補法及灸法. 穴位: 百會 關元 足三里 三陰交 3 痰濕內阻: 取募穴 脾胃俞為主, 針用平補平瀉法 穴位: 頭維 脾俞 中脘 豐隆 內關 保健 平時可揉按風池 內關 枕骨下沿等 案例 盧君, 63歲,平素注重養生保健,身體硬朗,2020年7月間,有天突然眩暈症發作,頓覺天旋地轉,無法站立,家人緊急送往奧克蘭醫院急診處就醫.住院四天期間,先後抽血檢驗4次,並接受心電圖,心血管, X光,及CT電腦掃描等檢查手續,檢測結果一切正常.儘管眩暈症狀依舊,但醫師因查無任何異狀,故認為無從治療而沮喪出院,失望無助之餘,想嘗試中醫看看而前來本診所就醫. 案經四診合參,得知患者近來血壓/膽固醇略高,失眠,倦怠,見其舌質紅,苔黃,脈弦,證近肝陽上亢型,經針太衝 太溪 神門 風池 印堂 百會 等穴, 並輔以潛陽鎮痙安神之中藥治療,逐漸改善,約三周後,眩暈失眠症狀,發作頻率及持續時間,均大幅減輕減少與縮短,精神體力隨之取得進展.笑逐顏開.


Featured Posts
Check back soon
Once posts are published, you’ll see them here.
Recent Posts
Archive
Search By Tags
No tags yet.
Follow Us
  • Facebook Basic Square
  • Twitter Basic Square
  • Google+ Basic Square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