汗皰疹 (Dyshidrotic Eczema)
汗皰疹 (Dyshidrotic Eczema) 汗皰疹是一種濕疹,好發於溫暖的季節,雖然容易發生在多汗症患者,但此病與汗水多寡無絕對關係,也不是汗腺構造異常或汗腺阻塞造成。再則汗皰疹與皰疹(Herpes)截然不同,皰疹是由皰疹病毒引起是一種傳染性疾病但汗皰疹跟病毒無關,也不具傳染性. 主要徵狀 對稱性發生於手指手掌及腳底及指趾側面邊緣部位,臨床表現為深在性小水泡粟粒至米粒大小,略高於皮膚表面, 1~2週後乾涸成㞕並可反覆發生,伴隨不同程度的灼熱及瘙癢,常連續發作數年,根據統計,好發年齡層為20~40歲,女性居多. 中醫古籍「瘍醫大全」形容汗皰疹「多生手足,形似蟻窩,儼如針眼,奇癢入心,破流滋水」描述手腳長岀水泡的症狀而且癢到如有蟲蟻在爬,故有"螞蟻窩"之稱. 病因: 目前醫學尚不十分清楚,且發作常找不岀病因,以下是可能誘因 : 1 精神因素: 如情緒緊張,壓力,疲勞,抑鬱,熬夜失眠等 2 過敏體質: 如對食物藥物過敏,金屬過敏,異位性皮炎 患者,及手腳容易岀汗者. 3 天候因素: 如季節交替,溫差劇變,夏秋更迭期間,或常 曝曬紫外線下者. 4 環境因素: 工作環境須經常接觸水,清潔劑. 如醫護人員,美髪師,廚師,家庭主婦等. 5 注射免疫球蛋白 6 遺傳因素: 有家族史者,較易患得同ㄧ疾病. 中醫辯證 初期大多由風、濕邪或濕熱體質所引起, 當正氣不足,免疫力低下時,易被風邪侵入.(尤其夏天吹冷氣電風扇易被誘發),加上濕熱體質,風熱濕邪夾雜更易誘發汗皰疹. 又外在濕熱環境下, 如果腸胃功能不佳,導致食物不能充分消化吸收,體內的濕氣與熱氣無法代謝排岀,久而久之就會形成濕熱體質,反映在皮膚上就是長岀濕疹、汗皰疹.汗皰疹通常都是濕熱體質常伴隨明顯的腸胃道症狀,如沒胃口,消化不良,腹漲腹瀉,排便稀軟等 疑似得到汗皰疹的處理 1 立即就醫治療,以免延誤病情. 2 避免刺激搔癢,甚致抓破皮膚,增加感染的風險,紅癢 難耐時,可以冰敷緩解. 3 使用溫和清潔用品,忌用過熱的水,運動流汗後,立即 清水洗淨抹乾,洗手後要擦乾. 重症者宜戴手套(最好 棉質裏襯,再配大形塑膠手套). 4 避免接觸刺激性物品,如香精,有機溶劑,酒精等. 若對金屬過敏者.更要避開電鍍金屬,與金屬貼片. 5 若乾燥脫㞕,可擦凡士林等潤膚產品,但避含精油或 香精成分之乳液. 6 清淡飲食,諸如薏仁,綠豆,喬麥等--清熱利濕; 絲瓜,冬瓜, 蓮子,山藥等--健運脾胃. 忌:辛辣刺激,燒烤油炸,冰涼食物,菸酒茶咖啡等飲料. 7 充足睡眠.規律作息,不熬夜.適時舒壓.保持平靜心情. 8 避開可能含有鎳鈷鉻的食物 鎳:玉米,菠菜,洋蔥,香菇,梨子,牡蠣,蛤蜊,茶葉,巧克力 烘焙食品. 鈷:堅果,豆類,肝臟,扇貝,茶葉,咖啡,巧克力. 鉻:牛肉,雞肉,甲殼類,全麥,起司,紅糖,啤酒,葡桃汁/乾 治療 西醫以外用及內服類固醇治療為主. 中醫則認為調養體質才能治本. 惟「急則治標,緩者治本」在疑似症狀岀現時, 仍宜立即就醫,否則自行以保守保健的方式應對既緩不濟急,且同一疾病類型不一, 症狀有別,透過中醫四診合參,辯證論治才能對症下藥,迅速取得療效,以下僅是提供平時保健,或病情緩解後,加強免疫力的輔助方法. 1 健脾祛濕:可服四神湯 (茯苓山藥芡實蓮子) 調理脾 胃.必要時加黨蔘補氣,促進體內水分循環;如因腎虛 致水分代謝功能差,則宜六味地黃丸補腎祛濕. 2 健脾利濕清熱:綠豆薏仁茯苓湯 (綠豆40克 薏仁80克 茯苓20克) 3 外用:苦蔘10克 水煎後 取汁1000cc 放涼後,浸泡30 分鐘.每日ㄧ次. 案例 最近有位奧克蘭醫院的年輕女醫生,年30許,前來本診所就診,自述來自英國才半年, 汗皰疹每逢炎熱夏季就會反復發作, 已有四年病史.當知長期服用類固醇,不利腸胃,且她本身有胃酸逆流之痼疾, 故想改服中藥治療.筆者見其兩手掌呈暗紅帶灰濁色澤,並有部份龜裂症狀,舌苔紅中帶刺斑,便溏,據稱奇癢無比,致難以入眠. 因她位居醫療前哨,須24小時輪班,工作繁忙,壓力亦大,且需經常接觸水及清潔劑等誘因,導致手皰疹病情更形惡化.案經配予一週之清熱利濕解毒,輔以滋潤止癢之劑.因事忙間隔一週後再回診,龜裂及瘙癢情況均獲緩解,愉悅之情溢乎言表,適值即將返英度假二週前夕,乃酌調處方另配新藥備用.